感悟“北大精神”
“北大精神”是一个深为北大学子和“北大人”所关注的话题和论题,几乎成为北大各类学员入学的第一课!
本次培训班第一课就是《北大历史和北大精神》。11月27日上午,北京大学法学院为“长沙市政法干部北京大学专题培训班”举行了一个简短的开班典礼。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朱苏力、法学院党委书记张守文、长沙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熊晓强出席典礼作简要致辞或讲话。即由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杨河教授讲授《北大历史与北大精神》。
何谓北大精神?
杨河教授认为:北大精神是源于戊戌变法时期的进化论,取其精华——科学和自由民主;形成于五四时期,展开为三个方面:第一,“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精神;第二,“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时代精神;第三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批判精神。
“北大精神”的定义,可从蔡元培先生的办学宗旨中去找源头。蔡元培先生这样表述:“循‘自由思想’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 “夫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 “兼容并包”,就是北大精神最本原的东西!蔡元培自1917年进入北大,是北京大学最杰出的校长。蔡元培的名字同北京大学紧紧联系在一起。他的思想、精神和业绩已深深嵌入了北大的历史。他的风范与北大历史同在。北大精神乃蔡元培所孕育,只有不断弘扬蔡元培的风范,北大精神才可望历久不衰。
1999年11月20日,北大时任校长许智宏说道:“有人将北大精神总结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我想这基本概括了北大的特点。从‘五四’运动开始,北大人就一直有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生活的传统,充满爱国激情和了解社会的热情,这应当是北大的优点。北大的历史是不断革新的历史,北大是在新与旧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是在不断求得自我革新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这是北大产生了许多重要人物和思想并藉此成为百年名校的重要原因。”
有学者这样阐述道:一百多年来,“北大精神”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家园和价值皈依。“北大精神”就是启蒙民众、质疑权威和抗争不义,为追求民主、自由和人权而杜鹃啼血、百折不挠的精神。在近代以来的中国,“北大”显然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学术和教育机构,也远远超越了“最高学府”的身份,它一直处于诸多政治力量和文化思潮冲突、撞击的风头浪尖上,有力地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百年北大史,跌宕起伏、波澜壮阔,宛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滚滚长江水。
1925年,鲁迅还曾写下《我观北大》专论文章。鲁迅明白地表明自己就是“北大派”。鲁迅这样评价当时的北大:“第一,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虽然很中了许多暗箭,背了许多谣言;教授和学生也都逐年地有些改换了,而那向上的精神还是始终一贯,不见得弛懈。”“第二,北大是常与黑暗势力抗战的,即使只有自己。”
北京大学著名经济学教授、现为世界银行副行长的林毅夫对“北大人”有过精辟的阐述,也可见其对“北大精神”另一注释,“让我们以110年来北大学子以及五千年来中国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普世关怀作为我们人生的追求,只要民族尚未复兴,我们的责任就没有完成,只要天下还有贫穷的人,就是我们自己的贫穷,只要天下还有苦难的人,就是我们自己的苦难,这是我们北大人的胸怀,也是我们北大人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