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量:
当前位置: 首页 > 审务公开 > 法官随笔
调和系列之三——聆听是最动听的语言
作者:周莹  发布时间:2010-06-24 16:23:20 打印 字号: | |
  李某,男,63岁,陈某,女,59岁——这两人结婚已有39年,共同生育有一子一女,如今他们的儿子和女儿均已建立了家庭,也生育了自己的小孩,按理说这老俩口儿孙满堂,该是安心享清福的时候了,却偏偏到法院闹起了离婚。

  据李某称,陈某以为儿女带小孩为借口久住儿女家中,贪恋城市生活,把他一人独自丢在乡下的老家中不理不睬,不肯回家,而且一直吵着要和自己离婚,所以他干脆自己先到法院起了诉,要求与陈某离婚。被告的答辩状是由其儿子代写的,答辩状中称原告不仅对家庭不负责任,还性格暴躁,经常对被告拳脚相加。

  从原、被告双方提供的材料来看,他们似乎都对对方有许多的怨言,原告气势汹汹,被告也是满腹的怨气,他们的子女也都站在母亲这边,对身为原告的父亲这么大年纪了还跟他们的母亲到法院来闹离婚之事颇有微词,双方之间的矛盾激烈程度可见一斑,要在两者之间做调解工作是相当棘手的——我原本猜想着这个案子能够调解离婚,甚至到最后能够安稳结案不让双方发生激烈冲突就是最好的结局了。

  负责审理此案的是蒋芷华法官,开庭当天,原、被告均出庭参加了庭审,他们的一子一女也在一边旁听。被告进来对原告完全视而不见,儿子和女儿也都对原告爱搭不理,连招呼也没有打,这使得原告的情绪愈加恶劣。本来简易程序的案件是要进行先行调解的,可是调解工作还没有开始,房间里的低气压就已经令人觉得有些压抑,坐在座位上打开电脑准备记录的我心情也愈加的忐忑起来。

蒋法官却丝毫没有慌乱,面带微笑的跟原、被告拉起了家常,一来二去的很快便打破了僵硬的局面。见气氛活跃了些,她才提起正题,让原告先发表自己的看法。

  或许是年纪大了,又或许真是憋了许久的委屈,原告这一开口就是滔滔不绝,絮絮叨叨地数落着几十年来他辛勤操劳为家庭和儿女所做出的牺牲和付出,话匣子一打开就一直没停过。被告从他一开始说话就是一脸的不以为然,几次试图打断反驳,被蒋法官劝止之后,干脆趴在桌子上置若罔闻。他们的儿子和女儿也是满脸的不耐烦,对于父亲的“血泪史”似乎已是听到厌烦的地步了。

  可能是耳朵不好的缘故,原告说话的声音音量很高,而且有时候还会就着同一件事情反反复复的说,听得久了,我觉得耳朵和脑袋都有些隐隐作痛。可是蒋法官却自始至终认真地倾听着,不时应和几句,问几个问题,手里还拿着支笔,时不时地在纸上记着些什么。

  好不容易待原告说完了,我总算松了口气,却惊讶地发现原本还情绪激动压根不听指挥只顾自己嚷嚷的原告竟奇迹般的平静了下来,而且还变得很配合蒋法官的工作,不再胡乱发脾气,在被告抱怨他的种种不是时,也能够耐着性子听,没有再拍案反驳。

  跟我同样感到吃惊的是一直在抱怨他们的父亲性格如何倔强如何暴烈、往往是旁人没劝到几句他就已经大发雷霆冲出门去的原告的儿女们,据他们说,从来没有看到过父亲如此心平气和的模样。原告却说只是因为蒋法官人又好又和气,而且最难得的是好像已经完全摸透了他的心理,每句话都说到了他的心坎上,听得他心里服服帖帖的,就算再生气看在蒋法官的面子上也不好发火。

  我心中恍然大悟的同时,也不由得暗自佩服起蒋姐的良苦用心:原来之前那么一番聆听竟还有这么多的好处!

  蒋法官好声劝慰诉了一会苦之后开始哭泣的被告,了解到她其实并没有离婚的想法,之所以离开家里不回去也是怕跟原告起冲突之后原告会打她,儿女们也是害怕父母起冲突才会让母亲住在自己家里,而脾气暴躁的父亲在儿女家里住的时候时常与周围邻居闹不和,所以接来住了几回之后他们都不敢再接父亲去自己家里住……

  大概了解了情况之后,蒋姐先把原告暂时请到了外面回避,开始和被告及其子女进行沟通。她语重心长地对李某和陈某的儿子和女儿说道:“你们的父亲其实并不是真正想要跟你们的母亲离婚,他现在的心态是典型的‘空巢老人’的心态,你们维护母亲的心情固然没有错,但是你们无意中的冷落和隔阂会让他觉得很孤独,好像已经被你们孤立了,所以才会有这些行为证明他的存在感,想要重新引起你们的注意……”,他们听了连连称是,承诺以后逢年过节都一定会和母亲一起回家看望父亲,每周也一定会打电话回家问候父亲。

  和原告的一双儿女达成共识之后,蒋姐领着他们到了门外跟原告进行了沟通,不到一刻钟的功夫,原告的女儿搀扶着原告,原告的儿子则在另一边紧挨着走进门来,原告在儿女们的簇拥下,脸上已然不自觉的笑开了花,哪里还有半点之前气势汹汹的模样。

  在蒋法官耐心细致的劝解下,原告同意妻子继续在子女家中帮着带孙子外孙,而被告也同意会经常和儿子女儿一起回去看原告——先行调解工作圆满成功,此案竟奇迹般地以和解结局。夫妻俩双双在和解协议上签了字,千恩拜谢之后在子女们的搀扶下离开了法院,蒋姐目送他们离去,脸上满是欣慰的笑意,而站在一边将此事全过程尽皆看在眼里听在耳里记在心里的我,也已经对蒋姐佩服得五体投地。

  通过此事,我又得到了一个很珍贵的经验:很多时候,真诚耐心的聆听,足可以抵得上千言万语——因为聆听不仅仅可以令当事人感受到我们的尊重和真诚,有利于后续工作的展开,还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刻地把握住当事人的心态,捕捉矛盾的核心,从而对症下药,使问题迎刃而解!
来源:黄材法庭
责任编辑: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