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首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在清华大学浓重召开,本次大会是一次高规格的国际学术会议,邀请了国内外众多知名专家和学者,包括:国际积极心理学界的著名学者、密歇根大学克里斯多夫·彼得森(Christopher Peterson)教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达彻·凯特纳(Dacher Keltner)教授、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智囊、全球百位思想家之一罗伯特·赖特(Robert Wright)、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终身教授彭凯平等。来自中国、日本、美国、西班牙、俄罗斯、伊朗、加拿大、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2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和江阴市委书记等政府官员及社会人士300余人出席了大会,因在基层持续探索实践“心态建设”而备受关注的湖南省宁乡县人民法院院长马贤兴,也受邀来到清华大学参会。当日下午,他作了《心态建设的提出、定位和科学推进》的专题学术报告,和与会的300余名国际顶级积极心理学专家、国内著名心理学家、教育科研人员、社会心理工作者一起,共同探讨了转型期的社会建设与国民心态问题。
这已是马贤兴第二次走进清华园了。3月18日,他曾受邀来到清华大学,为该校主办的“公安系统提升领导能力培训班”学员讲授《政法职业心态建设理论与实践》。
全国政法系统首倡“心态建设”
马贤兴院长在中、基层法院任职多年,长期处于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前沿地带。特殊的职业经历,使他对引发和激化各种矛盾纠纷的心态问题产生关注,通过潜心调查研究,他对心态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开始有愈来愈深的体会。2007年,他开始在全国首倡“心 态建设”这一命题,并结合实务工作,努力在宁乡法院推动心态建设的实践和探索。
在马贤兴的理念推动和组织带领下,宁乡法院一方面以心态建设作为加强队伍建设工作的切入点,树立目标、发动引导、培育载体,全方位、多层次倡导“和谐、为民、责任、服务、公正、廉洁、阳光、进取”心态;另一方面,法院还把心态建设延伸到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从心开始”,通过营造氛围感染、加强情理沟通,引导当事人正确对待和处理矛盾纠纷,努力传递“和谐诉讼”理念。
2008年,宁乡法院在全国法院系统内首家设立了“法官心态建设办公室”和“心理咨询疏导室”、“法官关爱中心”,尔后分年开展了“心态建设与司法形象年”、“心态建设与司法责任年”、“心态建设与司法和谐年”活动。自开展心态建设工作以来,法院队伍的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办理案件的理念方式也更加切合了群众的需求,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等工作得到全方面提升,法院审理和执行的案件数量连年创下历史新高,并先后荣获7项国家级、12项省级、100余项市县级荣誉称号。
先行先试备受关注
马贤兴院长首倡并且在宁乡法院实施的心态建设,得到了江必新、谢勇、康为民、张湘涛、罗衡宁等领导的高度评价。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在实地视察和详细了解了该院推行心态建设的的具体做法后说,“宁乡法院加强法官的心态建设,这在全国来说是具有开创性的一项工作”。“有利于法官人格的自我完善,也由于提升法官的精神境界,从而能使其以正常的心态,甚至是非常高的境界来为人民司法,为大局服务。”
2009年8月,中国法院网邀请马贤兴院长到直播间畅谈“心态建设与人民法官为人民”。2009年5月、10月,湖南省高院、长沙市政法委分别邀请马贤兴院长给政法系统领导干部讲授“政法职业心态建设理论与实践”。2009年12月,宁乡法院与中南大学法学院启动学术合作项目,共同研究心态建设与和谐诉讼。2010年4月,马贤兴院长应邀在国家法官学院就心态建设做专题讲座。至今,马贤兴已先后在清华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湘潭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及湖南、辽宁、青海、广东等省市有关单位做专题讲座40余场次……心态建设开始走出宁乡法院,走出政法队伍,引起社会各界的反响和关注。
宁乡法院围绕“心态建设”的先行先试,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同和推介。新华社《半月谈》、《法制日报》、《人民法院报》、《湖南日报》、《长沙晚报》、“新华网”、“人民网”、“法制网”、“中国法院网”等主流媒体均先后刊载专题报道,或推出专题推荐宁乡法院的“心态建设”实践,给予高度关注和充分推介,认为这一课题不仅对司法系统具有参考价值,对整个社会都具有普适性的指导意义。
“心灵治安综合治理”走向国际学术殿堂
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马贤兴进一步提出了一项针对全体,重在预防,积极借助心理学、政治学、管理学、伦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强调各方参与、多方协力、互相配合、整体推进的“心灵治安综合治理”工程,并认为,心态建设应当被列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认真对待和推进。此次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的召开显示出政府及社会各界对转型时期民生、百姓福祉的高度关注;同时也宣告着中国积极心理学和幸福科学迎来了新的时代。在大会上,马贤兴所做的学术报告即为《心态建设的提出、定位与科学推进》,他的报告从“心态建设为何提出、心态建设如何定位、心态建设怎样推进”三个方面展开。“心态建设应当是一个兼顾了社会成员个体心态和社会心态,涵括了心理学、医学、职业道德构建、思想政治工作、理想信念教育、人生价值导向、文化熏陶等全方位、跨学科的“心灵治安综合治理”工程。”“当我们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心灵治安综合治理”这两项宏大工程建设好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实实在在地、真真切切地呈现于我们面前了!”马贤兴的演讲赢得了与会学者的热烈掌声。
积极心理学是20 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 与传统侧重病理研究的消极心理学不同,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这一点,正与宁乡法院实践探索的“心态建设” 以激励和催发人潜在的优秀品质,促进个人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契合。当前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矛盾突发,也使得心态建设在国家和社会层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曾指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人民日报》7月12日理论专版亦曾刊登《积极培育健康的国民心态》一文,提出“如何培育认识和处理当今国际国内各种问题的健康心态?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课题”。马贤兴深信,宁乡法院有关心态建设的探索和实践,虽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但这种探索,必然是有益的,值得宁乡法院人无怨无悔地继续实践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