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量:
当前位置: 首页 > 审务公开 > 法官风采
基层人民法官的好榜样
记宁乡县人民法院黄材法庭庭长袁建英
作者:杨仲元 邓刚  发布时间:2014-04-24 08:43:48 打印 字号: | |

     有这样一个法庭,管辖着655.9平方公里的区域,服务着约23万的人口,却只有5名工作人员;

    有这样一名法官,先后荣获了“长沙市十佳法官”等荣誉,数次的工作调动,她的身影始终都没有离开过基层,默数着,在宁乡县最偏远的山区又有了5个春秋,她率领的团队平均每个工作日要结1-2个案件;

    有这样一个家庭,灾难如连夜雨,一次次将人推向绝望的深渊,家婆全身瘫痪了8年,家公硬朗的身体被确诊为肺癌,母亲七十多岁,体弱多病,父亲长期的心脏病,做过搭桥手术;

    有这样一位妻子,她的心里只装有工作,手中的电话24小时开机办公…… 她,就是基层人民法官的好榜样——宁乡县人民法院黄材法庭庭长袁建英。

面对群众,她尽心尽力

    2013年5月,一纸调令,袁建英再次被任命为黄材法庭庭长。黄材法庭管辖着黄材镇、龙田镇、巷子口镇、横市镇、沩山乡、沙田乡共6个乡镇,这些乡镇都属于宁乡县的西部山区,经济发展落后,民情复杂,工作量大,条件非常艰苦。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让她对群众的情感有更深刻的理解。她说,“这里每天都是吵吵闹闹,老百姓不听你的,他只讲他的痛苦。作为法官,我们要对当事人负责,对于很多当事人来说,一辈子来法院打官司就一次。”

     她在长期办案实践中摸索出一套“五心”调解法,即受理案件有热心;说服教育有耐心;排忧解难有真心;处理矛盾有细心;评判矛盾有公心。把对家人的感情用来对待当事人,当事人就会把你的工作点滴记在心里。她的事迹作为典型案例,搬至反映宁乡县人民法院开展心态建设的纪录片《从心开始》的荧屏。

    “只要有利于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我就愿意去想办法”,为了更好为民服务,方便群众,袁建英将自己的办公电话对外公开,同时将号码与小灵通捆绑,由她自己负责,保证电话24小时开机,24小时有人接。电话开通半年的时间,先后接了几百通电话,电话时长时短,短的几分钟,长的个把钟头,有咨询的,有预约立案的等等。电话咨询并不是主要服务手段,山区的百姓多是觉得见面谈来得实在。于是,她在法庭一楼设了个服务窗口,将诉讼的程序、所备资料、诉讼风险等做成本指南手册,供当事人阅读,教他们怎么打官司,2名工作人员轮流值班,对咨询的人和事做好登记,每年的服务量在600-700次。

    “2013年法庭共立案400多件,其中离婚案件占多数”袁建英说。 2月21日,法庭立案受理了原告张某某诉被告左某某离婚纠纷一案,当天,作为承办法官的袁建英决定到被告左某某家送达起诉状副本等法律手续。一路颠簸,车子到达横市镇向阳村左某某家中,陈旧破烂的房屋,简陋凌乱的摆设,眼前的被告左某某双手残疾,腿脚走路一瘸一拐,目光呆滞。如此的场景,多年办案的经历,理应是习以为常,她却心情沉重。

    刘少奇同志曾指出,“一个好党员、一个好领导者的重要标志,在于他熟悉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劳动状况,关心人民的痛痒,懂得人民的心。”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法官可以送传票上门,那么也可以把法庭搬到百姓家?

     3月12日,天下着毛毛雨,她带着书记员早早来到左某某家,顾不上休息,在窄小的堂屋摆放好桌椅,隔成临时的审判活动区和旁听区,简陋的堂屋便成了“巡回法庭”。在这里,少了平日威严的法庭气氛,但严格的法庭程序仍然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面对工作,她任劳任怨

     袁建英是全市法院民商审判的先进个人,创造了个人办案十几年来无当事人上访、无缠诉案件的记录。2008年—2010年她共受理各类案件435件,结案425件,结案率97.7%,案卷优秀率100%。我们折算一下,除去休息日,她平均每1.8天就审结一个,这些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不知倾注了她的多少心血和艰辛。

    法官不是官,是受人民所托的公仆,对当事人来说,法官审理好每一件案件,都是对当事人利益的最大保护。“她做的每件事情,很细很扎实。每个案子的办理,到了什么程度,遇到什么问题,她都要做到了然于胸。就拿签发文书来说,她不光对案子的结论严格把关,还会认真查阅相关法律资料佐证,看是否合法;文书上的每个字,每个标点符号,她都会仔细斟酌推敲。”副庭长谢寅斌在谈到袁建英的务实精神时,话语里充满了敬意。

    袁建英到任后,首先是明确自己的“位置”,将自己定位为率先垂范、作风民主、敢于负责的“班长”;身先士卒,带头实干,影响和带动其他同志的工作热情,把讲奉献、讲团结、比贡献,奉为法官的自觉行动。“她就是我们的灵魂,她的品德和人格深深感染我们。”这是法庭的同事对她赞扬的最多的一句话。

    4月1日,我们应约前来采访。走进这座两层楼的法庭,这和袁建英2007年初次到黄材法庭工作的办公条件相比有了明显改善,那时,法庭的房屋属于危房,只能借住在国土所办公。如今,我们在这里感受到的更多是书香气息和人文关怀,没有想象中法院的严肃和冰冷,走廊上、办公室的墙壁上都挂满了用镜框装裱好的名人格言,来的人暴躁的脾气也会和缓,愁闷的心情也会轻松。她的精神如春风细雨,沁人心脾,化为一种力量。

    袁建英说,“在你们来之前,我刚放下电话,与巷子口的一位当事人的叔叔通了约一个小时的电话,明天我们要赶到他侄子家开庭。案件原本不是我承办,但当事人打电话给我了,我就不能丢下,我是庭长,就得去处理。”

    她笑着说,“回想以前到巷子口送传票,有的地方摩托车都开不上去,只能手脚并用爬上去,现在虽然天天要出去,没有周末,但路要好走了很多。”她浅浅地微笑,将这份苦轻轻冲淡了。

    对于法官来说,案子能够通过调解结案,做到案结事了是最好,但当事人往往有自己的想法。巷子口的这对当事人夫妻,丈夫是入赘,患有癫痫病,因经济困难,妻子要求离婚,先后在2012、2013年连续两次起诉,被告的态度就是不同意离婚,法庭出于对家庭和谐的考虑,判决不准离婚。2014年,在原告第三次起诉、法庭送达两次传票的情况下,按照法律规定,可以在被告缺席的情况下开庭审判。但法无情,人却有情。法官不仅是法律的捍卫者和执行者,也是老百姓心中的那杆秤,有正义也有真情。考虑到被告的身体状况,以及对待离婚的态度。袁建英充当起了矛盾的调解员和法制的辅导员。“这并不是简单的劝说,它是对你身心的考验。当事人的态度可能非常敏感,你的善意微笑,他却误认为你是在嘲讽。”袁建英透露道。在袁建英的努力下,被告对离婚的态度转变了,开始提要求了,不仅希望得到经济补偿,还希望能得到孩子的抚养权。

    “有问题提,把问题解决了,就是好事。”袁建英平静的说话中显示出自信。

    这时,办公桌上的手机响了,是她的爱人打过来的……

 面对家人,她心怀愧疚

    短短两分钟的电话,对袁建英来说,无疑是个晴天霹雷。身体一向硬朗的家公被医院诊断出是肺癌晚期。丈夫在电话那头只简单说了几句就挂断了。她震惊了,她哽咽着,眼泪夺眶而出,她极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抑制住痛苦,不让自己哭出来。 “我都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过!如果能延长(家公)生命,即使把房卖掉也值!”这是她最无助时的心声,她也是一个普通的女人。

    “爱人在公安局工作,为支持自己的工作,家里的事都是他一人包揽;孩子从初中开始就寄住在老师家,其实离家就2公里,现在读高中了,还是住校;家婆全身瘫痪八年,家公身体好还能照顾,现在家公倒下了;自己的父亲八十多岁,心脏做过搭桥手术,母亲却也体弱多病……有时,我和爱人晚上轮流服侍,轮流休息,照顾家人的空隙时间,我就看案卷、写文书,读书学习提高自己,这么多年就这样过来了。”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袁建英对家庭遭遇的轻描淡写,却让人为她的坚强肃然起敬。一个柔弱女子,在家庭遭受如此多的厄运,还能坦然面对,你难道不为她的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而感动吗?一个基层法官,在如此简陋的办案条件下,还能迎难而上,你难道不为他们高效结案的数字背后的艰辛而充满敬意吗?

    在采访结束前,笔者问道,“明天,你还会去巷子口开庭吗?”袁建英坚定说道,“一定要去,我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她继续说道,“明天,其他同事都有自己的事要做,另外,医生的最后结论不是还没出来吗?我不想让他们造成慌张。”

    一言一行不忘公仆形象,一举一动常思百姓冷暖。袁建英同志是新时期基层法官的优秀代表,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我们殷切希望全县涌现出更多的在事业和家庭面前,我选择事业;奉献和享乐面前,我选择奉献的好党员好干部!

来源:其他
责任编辑:许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