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侵华日军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激起了中华民族的全面抗击日寇的热情,一场历经八年的浴血奋战,使得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罪恶梦想彻底破灭。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我国同胞被日寇屠杀约五千万,这段国耻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我们在纪念伟大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也同样要祭奠缅怀刘少奇同志等抗战志士们。
开创华北抗日根据地是刘少奇的第一大抗战功绩。抗战全面爆发,山西在华北抗日救亡的政治地位日显其重要。为开展我党敌后游击战,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和创建抗日根据地,指导和推动山西统一战线,1937年7月刘少奇同志率北方局机关移至太原,太原随即便成为抗战初期华北抗日游击战争战略支点的核心。刘少奇为中国即将过渡到抗日新阶段,在日军后方普遍发动游击战争。在我军后方,加紧统一战线活动,组织与动员群众参战,准备游击战争;在战区,准备建立战地委员会等抗日政权。刘少奇以陶尚行为笔名,撰写《抗日游击战争中的若干基本问题》,又为北方局起草《独立自主地领导华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决定》,提出的精辟论述,为华北抗日游击战争的胜利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政策指导。在刘少奇的指导下,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在太原宣告成立,后不断壮大,1939年发展到了50个团7万余人。同时,牺盟会的共产党员掌握了山西5个专区和70个县的政权组织,在配合八路军对日作战和创建中屡建战功。1937年11月16日,刘产奇指示聂荣臻立即筹备建立晋察冀边区政府。1938年1月10日,晋察冀根据地已发展成为拥有72个抗日县政府和1200万人口的模范抗日根据地,此后,在党中央和刘少奇等同志的策划下,相继建立晋察豫、鲁西北、晋热察等抗日根据地,壮大了华北抗战力量。
少奇同志的又一功绩,发展华中抗日根据地。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决策,刘少奇临危受命,于1938年底—1939年3月和1939年11月—1942年底两次亲临华中领导和指挥敌的抗日游击战争,前后历时达四年,为开辟和创建华中抗日根据地,实现中共中央“发展华中”的战略决策,作出了重大贡献。1939年11月,刘少奇到达皖东部后,深入调查研究,把党中央的指示,华北的经验同华中的实际相结合,决定“向东发展,敢于反摩擦,创建根据地三位一体”行动方针,迅速打开了华中抗日的新局面。12月,刘少奇正式向党中央提出了以苏北为战略突击方向的建议。刘少奇强调领导干部要明确树立独立自主地发展武装,依靠群众创建根据地和坚决反摩擦的思想。为创建抗日根据地,刘少奇将安徽省委撤销,分别成立津浦路东和路西两个省委和联防办事处,联防司令部,继而委派12个县长,按“三三制”建立各级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和健全抗日人民武装。经过三个月努力,华东第一个比较巩固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皖东根据地建立了起来。1940年5月,刘少奇赴皖东北,领导我军粉碎日伪军的“扫荡”和韩德勤顽固派的摩擦,巩固和发展了皖东北根据地,打开了华中新四军和华北八路军的通道。“皖南事变”后,刘少奇又临危受命就任新四军政委、华中局书记,他冷静地分析全国和华中的政治形势和军事形势,于1941年1月15日向中央提出“在政治上取猛烈攻势,而在军事上只能暂时取守势”的方针,并同陈毅等人重整新四军,在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又进一步提出“建设正规化党军”的任务,将战斗在华中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统一整为7个师和一个独立旅,将华中敌后的抗日根据地划分为7块。与此同时,新四军取得骄人战绩,迅速形成了广大地区的华中抗日根据地,从根本上扭转了“皖南事变”给新四军造成的困难局面。到1941年底,华中抗日根据地面积已扩大到18万平方公里,根据地人口达1500万人,给新四军坚持敌后抗日提供了雄厚了物质基础和军力保障。1943年除夕,刘少奇回到延安,毛泽东下令将杨家岭中央机关的团年饭为庆功宴欢迎刘少奇回延安。
我们宁乡走出去的少奇同志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功勋,我们在纪念抗日战争的胜利的同时,也永不忘少奇同志的抗战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