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乡市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员陈弼勋成功调解了一起人格权纠纷案。
李某、张某(未成年人)是母女关系。姚某因怀疑李某与其丈夫有不正当关系,曾多次发短信进行谩骂,并在抖音上将李某的照片、电话号码、车牌号码公开发布,并进行人身攻击。李某没有抖音,姚某便将抖音上内容截图发彩信给李某。姚某甚至还将李某的女儿张某的名字、就读学校和班级在抖音上公布,并说其母亲是小三。
李某认为姚某侵犯了其隐私权和名誉权,其行为给她带来了巨大的精神痛苦,且严重影响了张某的学习和健康成长,于是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姚某停止侵权行为并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同时赔偿精神损失等。
特邀调解员陈弼勋阅卷后,与姚某进行电话沟通,迅速找准了矛盾焦点。考虑到事情的起因,陈弼勋认为采取背靠背的调解方式可能更有利于解决纠纷,便轮翻与李某、姚某电话沟通。
起初,双方态度强硬,不肯作出半点让步。调解员陈弼勋以维护两个家庭的稳定及小孩的健康成长为切入点,多次以案释法、明法析理等方式与原、被告电话沟通。最后,姚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向李某及其女儿出具了书面道歉信,双方达成了和解。
法官提醒:网络空间虽然是虚拟的,但它是人们传播信息和交流的场所,网络言行也应受法律的约束。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各种矛盾纠纷时,不要一时冲动,应静下心来,理性化解纠纷,只有正当行使权利才会受到法律的保护,否则,可能会像本案中的姚某一样惹上官司。只有每个人对法律心存敬畏,对他人心存尊重,才能营造出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